第604部 佛说梵摩喻经
何谓逝心。何谓通达。何谓为净。何谓寂然。何谓为佛。佛报梵志。吾以真言启释尔意。谛听着心。得三神足谓之逝心。明识往古分别生地。道眼睹见山石所不能遏。决闇释疑三世悉明。谓之通达。以得六通心垢除尽。谓之寂然。三毒已灭心如天金。谓之清净。生死痴本焦尽无余。清净道行降于三界诸痴。已索...
第602部 佛说须达经
自住于饶益及饶益他。饶益多人愍于世间。以义以乐安隐天及人。——《佛说须达经》
第601部 三归五戒慈心厌离功德经
如上施福不如受三自归。所以然者。受三归者。施一切众生无畏。是故归佛法僧。其福不可计量也。如上布施及受三归福复不如受五戒福。受五戒者。功德满具其福胜也。如上布施及受三归五戒福。复不如弹指顷慈念众生福也。如上布施及受三归五戒慈念众生福。复不如起一切世间不可乐想福。所以然者。起一...
第598部 佛说缘本致经
贤者集胜依附明哲。奉事多闻能致信本。信本已立便得正念。正念已树守摄诸根。根守已建登三行净。已三清净便四意止。四意止立便七觉意。七觉意成立。是即无为解脱度世。佛说如是。弟子受行。——《佛说缘本致经》
第597部 佛说本相倚致经
聚贤者能得事贤者。已事贤者。便闻法言。已闻法言。便致信本。已致信本。便得念本。已得念本。便摄守根。已摄守根。便得三清净。已有三清净。便得四意止。已得四意止本。便有七觉意。已有七觉意。便有无为解脱得度世。如是解脱度世。转转本。令得度世。佛说如是。弟子受行。——《佛说本相倚致经》
第595部 佛说恒水经
当奉持戒经不当缺犯。持五戒者。还生世间作人。持十善者得生天。持二百五十戒者。现世可得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泥洹大道。——《佛说恒水经》 海中有七宝。何谓七宝。一者白银。二者黄金。三者珊瑚。四者白珠。五者车磲。六者明月珠。七者摩尼珠。是为海中七宝。今佛道中亦有七宝。佛言。道宝是也...
第594部 佛说四谛经
今为说是四谛。何等为四。一为苦。二为习。三为尽。四为道。四谛受行令灭苦。——《佛说四谛经》 何等为贤者苦谛。从生苦。从老苦。为病苦。为死苦。不哀相逢苦离哀苦。所求不得是亦苦。——《佛说四谛经》 病为何等。有头病。有腹病。有耳病。有鼻病。有口病。有唇病。有舌病。有咽喉病。有哕...
第592部 佛说数经
正身意愿。意最在前。除贪嫉意无嗔恚住。莫于他财发于贪。谓他物令我有。净除贪意。如是嗔恚懈怠睡眠调戏羞耻。除疑贪离邪离疑离诸犹豫法。净于疑意。彼弃五盖意着结。智慧羸于淫解脱。至住四禅。——《佛说数经》
第591部 佛说善生子经
夫人以四事为劳。当识知。何谓四。一为好杀生。二为好盗窃。三为淫邪行。四为喜妄语。有四事或往恶道。何谓四。一为欲。二为怒。三为痴。四为畏。——《佛说善生子经》 有六患。消财入恶道。当识知。何谓六。一为嗜酒游逸。二为不时入他房。三为博戏游逸。四为大好伎乐。五为恶友。六为怠惰。—...
第590部 佛说赖吒和罗经
人生独生死亦独死。身作善恶身独当之无有人代者。饮食金银珍宝。不能令人得道。财富不能救护人命令不老死。——《佛说赖吒和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