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1部 发菩提心论
六波罗蜜是菩提正因。四无量心三十七品诸万善行共相助成。若菩萨修集六波罗蜜。随其所行。渐渐得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诸佛子。求菩提者应不放逸。——《发菩提心论》 复次布施是菩提因。摄取一切诸众生故。持戒是菩提因。具足众善满本愿故。忍辱是菩提因。成就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故。精进是菩...
第1210部 显识论
一切三界但唯有识。何者是耶。三界有二种识。一者显识。二者分别识。显识者。即是本识。此本识转作五尘四大等。何者分别识。即是意识。于显识中分别作人天长短大小男女树藤诸物等。分别一切法。此识聚分别法尘。名分别识。——《显识论》...
第1207部 转识论
识转有二种。一转为众生。二转为法。一切所缘不出此二。此二实无。但是识转作二相貌也。次明能缘有三种。一果报识。即是阿梨耶识。二执识。即阿陀那识。三尘识。即是六识。——《转识论》 果报识者为烦恼业所引故名果报。亦名本识。一切有为法种子所依止。亦名宅识。一切种子之所栖处。亦名藏识...
第1206部 大乘百法明门论
如世尊言。一切法无我。何等一切法。云何为无我。一切法者。略有五种。一者心法。二者心所有法。三者色法。四者心不相应行法。五者无为法。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三分位差别故。四所显示故。如是次第。——《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1202部 遗教经论
是故当知世皆无常。会必有离勿怀忧也。世相如是。当勤精进早求解脱。以智慧明灭诸痴暗。世实危脆无牢强者。我今得灭如除恶病。此是应舍罪恶之物。假名为身。没在老病生死大海。何有智者得除灭之。如杀怨贼而不欢喜。——《遗教经论》
第1198部 转法轮经忧波提舍
法轮三转有十二行。此苦圣谛。此集圣谛。此灭圣谛。此苦灭道圣谛。此第一转。此苦圣谛应知。此苦集应断。此苦灭应证。此苦灭道应修。此第二转。此苦圣谛已知。此苦集已断。此苦灭已证。此苦灭道已修。此第三转。此说三转如是。苦智集智灭智道智如是。苦谛有三转智如是。集谛如是灭谛如是。道谛有...
第1196部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
应说清净不清净舍。云何清净云何不清净。答曰。菩萨摩诃萨依自心清净布施清净。如如来修多罗中说。有四种清净布施。何等为四。谓有布施从施主清净非是受者。如是等于彼四种清净施中。所谓施主清净非是受者。是名菩萨摩诃萨清净施。又从施者受者清净。亦名菩萨清净之施。何以故。以诸菩萨施与他物...
第1192部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
蕴界处各有几。蕴有五。谓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界有十八。谓眼界色界眼识界。耳界声界耳识界。鼻界香界鼻识界。舌界味界舌识界。身界触界身识界。意界法界意识界。处有十二。谓眼处色处。耳处声处。鼻处香处。舌处味处。身处触处。意处法处。——《大乘阿毗达磨集论》卷一...
第1187部 十地经论
诸佛子。此菩萨十地是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已说今说当说。我因是事故如是说。何等为十。一名欢喜地。二名离垢地。三名明地。四名焰地。五名难胜地。六名现前地。七名远行地。八名不动地。九名善慧地。十名法云地。诸佛子。此菩萨十地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已说今说当说。佛子。我不见有诸佛世界是诸如来不...
第1185部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破取着不坏假名论
所谓卵生诸鸟等。胎生诸人等。湿生诸虫等。化生诸天等。如是四种各多族类。此诸众生住于何处以何为体。经曰若有色若无色。有色者。谓有形。无色者。无有形。三界众生此皆摄尽。有形者。谓欲界二十依止处。色界十七依止处。无形者。谓无色界。——《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破取着不坏假名论》
第1184部 文殊师利菩萨问菩提经论
尔时会中有天子名月净光德。得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问文殊师利言。诸菩萨摩诃萨。初观何法故行菩萨行。依何法故行菩萨行。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行。以大悲为本为诸众生。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大悲。以何为本。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大悲。以直心为本。...
第1175部 菩提资粮论
有四种禅那。谓有觉有观离生喜乐。游于初禅。无觉无观定生喜乐。游第二禅。离喜行舍念慧受乐。游第三禅灭于苦乐舍念清净不苦不乐。游第四禅。于此四种禅那中。离证声闻独觉地。回向佛地已。得名禅那波罗蜜。有四种禅那。谓有觉有观离生喜乐。游于初禅。无觉无观定生喜乐。游第二禅。离喜行舍念慧...
第1174部 十住毗婆沙论
诸佛子者。诸佛真实子诸菩萨是。是故菩萨名为佛子。过去未来现在诸佛。皆说此十地。是故言已说今说当说。菩萨在初地始得善法味心多欢喜故名欢喜地。第二地中行十善道离诸垢故名离垢地。第三地中广博多学为众说法能作照明故名为明地。第四地中布施持戒多闻转增。威德炽盛故名为炎地。第五地中功德...
第1171部 显扬圣教论
界有二种。一欲等三界。二三千世界。欲等三界者。一欲界。谓未离欲地杂众烦恼诸蕴差别。二色界。谓已离欲地杂众烦恼诸蕴差别。三无色界。谓离色欲地杂众烦恼诸蕴差别。如是三界复有五种差别应知。一相差别。二粗重差别。三方处差别。四受用差别。五任持差别。——《显扬圣教论》卷一...
第1169部 大乘广五蕴论
佛说五蕴。谓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云何色蕴谓四大种。及大种所造色。云何四大种。谓地界。水界。火界。风界。此复云何。谓地坚性。水湿性。火暖性。风轻性。界者。能持自性所造色故。——《大乘广五蕴论》
第1165部 摄大乘论释
谓依止慧正勤修学。是故说名增上慧学。此性即是无分别智。对治一切戏论分别。此中加行无分别智根本依止。即此根本无分别智后得依止。如是依止。非次所说。如是三种戒定慧学是道体性。彼果二种。一断二智。此殊胜故语亦殊胜。彼果断者。彼诸学果名为彼果。彼果即断名彼果断。此性即是客障离系。真...
第1164部 瑜伽师地论
云何瑜伽师地。谓十七地。一者五识身相应地。二者意地。三者有寻有伺地。四者无寻唯伺地。五者无寻无伺地。六者三摩呬多地。七者非三摩呬多地。八者有心地。九者无心地。十者闻所成地。十一者思所成地。十二者修所成地。十三者声闻地。十四者独觉地。十五者菩萨地。十六者有余依地。十七者无余依...
第1163部 大智度论
何等五怖应远?一者、杀生,二者、盗,三者、邪淫,四者、妄语,五者、饮酒。——《大智度论》卷二 云何名三藐三佛陀?三藐名正,三名遍,佛名知,是言正遍知一切法。——《大智度论》卷二 问曰:云何正遍知?答曰:“知苦如苦相,知集如集相,知灭如灭相,知道如道相。”...
第1162部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
何者是四种。一者我相。二者众生相。三者命相。四者寿者相。我相者见五阴差别。一一阴是我。如是妄取是名我相。众生相者。见身相续不断。是名众生相。命相者。一报命根不断住故。是名命相。寿者相者。命根断灭复生六道。是名寿者相。如经。何以故。须菩提。是诸菩萨无复我相众生相人相寿者相故。...
第1161部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生如是心。所有一切众生众生所摄。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所有众生界众生所摄。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众生相即非菩萨。何以故。非须菩提若菩萨起众生相人相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