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第775部 阴持入经

  • lingshengdesign
  • Nov 1, 2016
  • 3 min read

佛经所行示教诫。皆在三部为合行。何等为三。一为五阴。二为六本。三为所入。——《阴持入经》

五阴为何等。一为色。二为痛。三为想。四为行。五为识。是为五阴。——《阴持入经》

色阴名为十现色入。十现色入为何等。一眼。二色。三耳。四声。五鼻。六香。七舌。八味。九身。十乐。是为十现色入。是名为色种。——《阴持入经》

痛种为何等。痛种为身六痛。一眼知痛。二耳知痛。三鼻知痛。四舌知痛。五身知痛。六心知痛。是为身六痛。名为痛种。——《阴持入经》注:在不同的翻译中,痛即受,五蕴之一,痛并非经常见到的指代五蕴的词,但不少经文中有出现。《心经》中为受、想、行、识的受。

思想种为何等。思想种为身六思想。一色想。二声想三香想。四味想。五更想。六法想。是为身六思想。名为思想种。——《阴持入经》

行种为何等。行种名为身六更。一色所更。二声所更。三香所更。四味所更。五触所更。六法所更。是为身六更。是名为行种。识种为何等。——《阴持入经》

识种名为身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心识。是为身六识。是名为识种。名为五阴种。——《阴持入经》

亦有十二入。何等为十二。自身六。外有六。自身六为何等。眼耳鼻舌身心。是为自身六入。外有六为何等。色声香味更法。是为十二入。——《阴持入经》

亦有三十七品经法。四意止。四意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意。贤者八种道行。是为三十七品经法。过去佛亦有是。现在佛亦有是。未来佛亦有是。辟支佛亦从是得度世道。佛弟子亦从是。是为度世无为道。——《阴持入经》

何等为从四意正断。或比丘有未生弊恶意法。发方便令不生。勤意不舍方便行。精进摄制意。舍散恶意。是为一断意。已生弊恶意。发清净法欲断。勤意求方便行。精进摄制意。舍散恶意。是为二断意。未生清净法。勤意发方便令生行。精进摄制意。舍散恶意。是为三断意。已生清净法。令止不忘令不减。令行不啻令行足。发方便行。精进摄制意。舍散恶意。是为四意正断。——《阴持入经》

何等为四神足。或有比丘。为欲定断生死。随行增神足。恶生死猗。却欲猗。从方便意往遣离去。是为一神足。精进定断生死。随行增神足。恶生死猗。却欲猗尽猗。从方便意往遣离去。是为二神足。意定断生死。随行增神足。恶生死猗。却欲猗尽猗。从方便意往遣离去。是为三神足。戒定断生死。随行增神足。恶生死猗。却欲猗尽猗。从方便意往遣离去。是为四神足。四意止四意断四神足。为已说具。——《阴持入经》

何等为五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是名为五根。彼根应何义。根为根义。属为根义。可喜为根义。不为同事为根义。是名为根义。——《阴持入经》

何等为五力。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是名为五力。彼力应何义。无有能得坏为力义。有所益为力义。有胆为力义。能得依为力义。是名为力义。——《阴持入经》

有七觉意。何等为七觉意。一念觉意。二法分别观觉意。三精进觉意。四爱可觉意。五猗觉意。六定觉意。七护觉意。是名为七觉意。——《阴持入经》

有得道者八种道行。何等为八。一直见。二直行。三直语。四直治。五直利。六直方便。七直意。八直定。是名为八道行。——《阴持入经》


Comments


愿以此功德  ·  上报四重恩  ·  下济三塗苦  ·  同归极乐国

友情链接      东华禅寺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