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第160部 诸法无行经

  • lingshengdesign
  • Nov 1, 2016
  • 2 min read

佛言。文殊师利。行者能见一切法无忆念。是名念菩提分。若一切法若善若不善若无记。不可选择不可得。无决定故。是名择菩提分。若不取一切三界相。善坏三界故。是名精进菩提分。若一切有为法中不生喜相。善坏有喜相故。是名喜菩提分。若一切法中除却其心。缘相不可得故。是名除菩提分。若一切法不可得。善修坏相故。是名定菩提分。若于一切法无所依止不贪不着。不见一切法故得舍心。是名舍菩提分。文殊师利。行者应如是观七菩提分。若行者。能如是见四圣谛四念处八圣道分五根七菩提分。——《诸法无行经》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白佛言。世尊。今云何应观四圣谛。佛告文殊师利。若行者能见一切法即是无生性。是名见苦。若能见一切法不集不起。是名断集。若能见一切法毕竟灭相。是名证灭若能见一切法无所有性。是名修道。文殊师利。若行者能如是见四圣谛。是人不作如是分别。是法善是法不善。是法应见是法应断是法应证是法应修。所谓苦应见集应断灭应证道应修。所以者何。凡夫所行贪欲嗔恚愚痴。行者见是法皆空无生无所有不可分别。但积集虚妄。尔时于法无所取无所舍。于三界中心无所碍。见一切三界毕竟不生。见一切善不善法虚诳不实如幻如梦如影如响如焰。行者见贪欲性即是涅槃性。嗔恚性即是涅槃性。愚痴性即是涅槃性。若能见一切法性如是。便于一切众生之中不起憎爱。所以者何。是行者不得是法。若生爱处若生憎处。安住虚空心中。乃至不见佛不见法不见僧。是则不见一切法。若不见一切法于诸法中则不生疑。不生疑故则不受一切法。不受一切法故则自寂灭。——《诸法无行经》

佛告文殊师利。若行者见一切法平等无二无分别。是名正见。见一切法无思惟无分别。以是见故是名正思惟。见一切法无言说相。善修语言平等相故。是名正语。见一切法不作相作者不可得故。是名正业。不分别正命邪命。善修习平等命故。是名正命。不发不起一切法。以无所行故。是名正精进。于一切法无所忆念。诸忆念性离故。是名正念。见一切法性常定以不散不缘不可得故。是名正定。文殊师利。行者应如是观八圣道分。——《诸法无行经》

世尊。一切众生皆得三昧。名不动相。文殊师利。云何是事名不动相。世尊。一切众生性常定离诸缘故。若众生从缘生知。于缘中生知不名为知。所以者何。诸知念念无常毕竟空故。是故一切众生皆成就三昧名不动相。——《诸法无行经》

尔时佛告文殊师利法王子。若有人问汝。断一切不善法成就一切善法。名为如来。汝云何答。文殊师利言。世尊。若有人问我断一切不善法成就一切善法名为如来者。我当如是答。善男子。汝先当亲近善知识修集善道。于法无所合无所散。勿取勿舍。莫缘莫求。勿举勿下。莫求莫觅勿愿。勿分别诸法是上是中是下。然后当知。不可思议行处无行处断行处佛所行处。——《诸法无行经》


Comments


愿以此功德  ·  上报四重恩  ·  下济三塗苦  ·  同归极乐国

友情链接      东华禅寺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