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第544部 长阿含十报法经

  • lingshengdesign
  • Nov 1, 2016
  • 11 min read

第一一法。行者竟无为但守行。第二一法。可思惟意不离身。第三一法。可识世间粗细。第四一法。可弃憍慢。第五一法。可着意本观。第六一法。多作本观。第七一法。难受不中止定。第八一法。可成令意止。第九一法。当知一切人在食。第十一法。当证令意莫疑。是行者十法。是不非是不异。有谛如有不惑不倒。是如有持慧意观。——《长阿含十报法经》

第一两法。行者竟无为当有意亦当念。第二两法。可增行止亦观。第三两法。当知名字。第四两法。可舍痴亦世间爱。第五两法。当除不愧不惭。第六两法。难定两法不当尔尔。第七两法。当知当不尔尔。第八两法。可求尽点。不复生点。第九两法。可识人本何因缘在世间得苦。亦当知何因缘得度世。第十两法。当自证慧亦解脱。是为行者二十法。是不非是不异。有证如有不惑不倒。是知有持慧意观。——《长阿含十报法经》

第一三法。行者竟无为事慧者。亦闻法经。亦当观本。第二三法。当思惟。欲念。定不欲但念。亦不欲亦不念。第三三法。可识。欲有。色有。不色有。第四三法。可舍。欲爱。色爱。不色爱。第五三法。可舍。本三恶。贪欲恶。嗔恚恶。愚痴恶。第六三法。可增。无有贪欲本。无有嗔恚本。无有愚痴本。第七三法。难受。相定相。定止相。定起相。第八三法。可作。三活向。空。不愿。不想。第九三法。可识。三痛。乐痛。亦不乐亦不苦痛。第十三法。自证慧不复学。从本来。亦往生。尔无所应除。是为行者三十法。是不非是不异。有谛如有不惑不倒。是如是有持慧意观。——《长阿含十报法经》

第一四法。行者竟无为天人轮。好郡居。依慧人。自直愿。宿命有本。第二四法。增行。四意止。自观身观内外身观。莫离意知着意。离世间痴恼。痛痒意法亦如观身法。第三四法。可识。四饭。搏饭。乐饭。念饭。识饭。第四四法。可舍。四[虫*養]。欲[虫*養]。意生是[虫*養]。戒愿[虫*養]。受身[虫*養]。第五四法。可减。四失。戒失。意是失。行失。业失。第六四法。可增。四成。戒成。意是成。行成。业成。第七四法。难知。四谛。苦谛。习谛。尽谛。受灭苦谛。第八四法。令有四黠。苦黠。习黠。尽黠。道黠。第九四法。可识。四相识。少识。多识。无有量无所有不用识知多知无有量知无所有不用智知。第十四法。自证。一法身当知。二法意当知。三法眼当知。四法慧当知。是为行者四十法。是不非是不异。有谛如有不惑不倒。是如是有持慧意观。——《长阿含十报法经》

第一五法。行者竟无为。五种断意。何等五。道弟子有道信有根着本。无有能坏者。忍辱亦仙人。若天若魔若梵。亦余世间耶。亦无有匿无有态。真直如有身行。意着道慧同行。身亦少病安善。如应持腹行。身不大寒不大热。无有恚时和令消饮食啖。令身安调。发精进行。有瞻精进方便。坚得好法。意不舍方便。宁肌筋骨血干。尽精进不得中止。要当得所行。行慧从起灭慧得道者。要不厌行直灭苦。是五种断意。——《长阿含十报法经》

第二五法。可增行德者。五种定。行道弟子。是身自守得喜乐。浇渍身行。可身一切无有一处不到喜乐。从自守乐。譬慧浴者。亦慧浴弟子。弟子持器。若杅若釜。澡豆水渍。已渍和使澡豆着腻。内外着腻不复散。从渍腻故。道行者亦如是。是身自守爱生乐。渍和相近相着。身一切无有不着。从自守喜乐。道弟子。是五种定。是上头行。——《长阿含十报法经》

第三五法。当知五种。一为色受种。二为痛受种。三为想受种。四为行受种。五为识受种。——《长阿含十报法经》

第四五法。当舍五盖。一为爱欲盖。二为嗔恚盖。三为睡眠盖。四为戏乐盖。五为悔疑盖。——《长阿含十报法经》

第五五法。可当咸。五心意钉。若学者不信道。疑不下不可不受。如是心意一钉为未舍。不受道法教诫故。亦如有学者在道散名闻慧者同学者。持恶口向喙勤意离娆侵。若有道名闻者慧者同学者。持恶口向喙勤意离娆侵。如是是为五心意钉未舍。——《长阿含十报法经》

第六五法。当增道。五根。一为信根。二为精进根。三为意根。四为定根。五为慧根。——《长阿含十报法经》

第七五法。难受。五行得要出。若道弟子熟受道。不念爱欲。意不着欲意。不可欲。意不止欲。意不度欲。意缩意恶意不起。意不用意。却意秽不用恶。——《长阿含十报法经》

第八五法。令生起道。五慧定。道德者无所著无所供从。是一慧内自生。是定恒人不能致。慧者可。如是二慧内起生。是定从一向致得猗得道行。如是三慧内起生。是定见致乐行受亦好。如是四慧内起生。是定从是定自在坐自在起。如是五慧内起生。——《长阿含十报法经》

第九五法。当知五解脱。若学者道说经从道闻。亦慧人说从慧人闻。亦同学者闻。已如说闻知法义行。已解法便解义。已解义便受。已受便喜。已喜身乐。已乐便意定。定意如有知如有见。已如知见便却不用。已不用便不着。已不着如便得解脱。是行者一解脱。已行者得住未正意。得正意未定意。得定意未解结。得解结未得无为。便致无为。或时佛亦不说经。慧者同学者亦不说经。但如闻如受竟便自讽读。是行者二解脱。或时佛亦不说经。慧者同学者亦不说经。但如闻法如受法。具说学者。是行者三解脱。或时佛不说经。学者但如闻如受法。独一处计念。若如闻如受法。具讽读便如应解如法解。是行者四解脱。——《长阿含十报法经》

第十五法自证知。一不学阴。二不学戒。三不学定。四不学慧。五不学度世解脱。是学者五十法。是不非是不异。有谛如有不惑不倒。是如有持慧意观。——《长阿含十报法经》

第一八法。行者为增本行未得慧法八因缘。何等八。一为若行者依受教诫行。亦依慧者同学者。是本行。未得慧便得慧。是为一法因缘。已依佛亦余慧者同学者。得时时闻微法经。是增本行。不得本慧便得本慧。是为二法因缘已闻法。却身却意。从是本行因缘。不得慧便得慧。是为三法因缘。已闻法。精进行。从是增本行。不得慧便得慧。是为四法因缘。守意行尽力自久作久说欲念得念。是增行。不得慧便得慧。是为五法因缘。受语亦如受法行。是增行。不得慧便得慧。是为六法因缘乐法乐行数说经。是增行。不得慧便得慧。是为七法因缘。知五阴增减见行。若是色若是色习。若从是色得灭。是痛痒思想生死识。是识是从是识得度。是增本行。未得慧便得慧。是为八法因缘。——《长阿含十报法经》

第二八法。可行得道者。八种道。一为直见。二为直念。三为直语。四为直法。五为直业。六为直方便。七为直意。八为直定。——《长阿含十报法经》

第三八法。当知八世间法。一为利。二为不利。三为名闻。四为不名闻。五为论议。六为称誉。七为乐。八为不乐。——《长阿含十报法经》

第四八法可舍。一为不直见。二为不直念。三为不直语。四为不直法。五为不直业。六为不直方便。七为不直意。八为不直定。——《长阿含十报法经》

第五八法。可减。八瞢瞢不精进道。第六八法。行增道。八精进方便道。——《长阿含十报法经》

第七八法难受八解脱。或时行者。内想色外观色。若少好丑所色。自在知自在见。意想亦如有。是为一解脱。或时行道者。内思色外见色。是为二解脱。或时行着。净解脱身知受行。是为三解脱。一切度色灭恚若干念不念无有要空受空行。是为四解脱。一切度空无有要识受行一切度识无所识有不用受行。是为五解脱。一切度无所有不用无有想亦非无有想受行。是为六解脱。一切度无有想亦不无有想行。是为七解脱。灭想思身知受行。是为八解脱。——《长阿含十报法经》

第八八法。合有八大人念。何等为八。一为念道法。少欲者非多欲者。二为道法。足者不足者。无有道法。三为道法。受行者不受行者。无有道法。四为道法。精进者不精进者。无有道法。五为道法。守意者不守意者。无有道法。六为道法。定意者不定意者。无有道法。七为道法。智慧者不智慧者。无有道法。八为道法。无有家乐无有家不乐。共居有家乐。共居无有道法。是为八大人念。——《长阿含十报法经》

第九八法。当知八法。知为何等。内想色外见色少端正不端正得摄色知自在亦自在见意念计。是为一自在。内念色外见色。见色不啻在所行自在知自在见。如是想。是为二自在。内无有色想外见色少端正不端正所色在所行自在知自在见。如是想。是为三自在。内不念色外见色。不啻端正不端正所色在所行自在知自在见。如是想是为四自在。内念色想外见色青青色青明青见。譬如华名为郁者。青青色青明青见。如是内色想外见色。青青色青明青见。如是想。是为五自在内知色想外见色。黄黄色黄明黄见。譬如加尼华。最明色衣黄黄色黄明黄见。如是内色想外见色。黄黄色黄明黄见。如是想。是为六自在。内色想外见色。赤赤色赤明赤见。譬如绛色华。亦最色绛衣。赤赤色赤明赤见。如是行者。内色想外见色。赤赤色赤明赤见。如是色在所行自在知自在见。如是想。是为七自在。内色想外见色。白白色白明白见。譬如明星亦最成白衣。白白色白明白见。如是行者。内色想外见色。白白色白明白见。如是色在所行自在知自在见。有如是想。是为八自在。——《长阿含十报法经》

第十八法。时知当自知。八无有着行者。力无所著行者爱欲见。譬如火如是见知如是见见。令爱欲念爱往使慧意不复着不著者。是为一力。四意止行已足无所著者。是为二力。四意断行已足。是为三力。四禅足行已具足。是为四力。五根行已足。是为五力。五力行已足。是为六力。七觉意行已足。是为七力。八行行已足。是为八力。是为行者八十法是不非是不异有谛。如有不惑不倒。是如有持慧意观。——《长阿含十报法经》

第一九法行者。多行九意喜。何等为九。一为闻法喜。二为念喜。三为喜喜。四为乐喜。五为受猗喜。六为安喜。七为定喜。八为止喜。九为离喜。——《长阿含十报法经》

第二九法。精进致净。何等为九。一为精进度致净。二为意度致净。三为见度致净。四为疑度致净。五为道道致净。六为慧见如净。七为见慧爱断度致净。八为断种。九为度世。——《长阿含十报法经》

第三九法。当知九神止处。何等为九。有色象神止处。若干身若干想非一。譬名为人亦一辈天。是为一神止处。有色神止处。若干身非一一想。譬天名为梵意命上头致。是为二神止处。有色神止处。一身若干想。譬天名为乐明。是为三神止处。有色神止处。一身一想。譬天名为遍净。是为四神止处。有色神止处。不受想不更想。譬天名为无有想。是为五神明止处。有无有色神止处。一切度色灭恚不可不念。若干身无有量空受行。譬天名为空慧。是为六神明止处。有不色神止处。一切竟度空无有量识慧行意止。譬天名为识慧行。是为七神明止处。有不在色神止处。一切从识慧竟度无所有慧受行度。譬天名为无所念慧。是为八神明止处。有无有色神止处。一切从无所欲慧竟度无有思想亦不得离思想受竟止。譬天名为无有思想亦不离思想。是为九神明止处。——《长阿含十报法经》

第四九法当拔九结。何等为九。爱欲为一结。嗔恚为二结。憍慢为三结。痴为四结。邪见为五结。疑为六结。贪为七结。嫉为八结。悭为九结。——《长阿含十报法经》

第五九法。当灭九恼本。何等为九。第六九法。当思惟除九意恼。——《长阿含十报法经》

第七九法。难受九依住。何等九。若行者得信依住。能舍恶受好。是为一依住。若行者意着行舍不欲行。是为二依住。若行者起精进舍不起精进。是为三依住。若行者闲处自守舍不守。是为四依住。若行者能堪依住。如是依得住已得正校计。是为五依住。若行者舍一法。是为六依住。已舍一法便晓一法。是为七依住。已晓一法便受一法。是为八依住。已受一法便行一法。是为九依住。——《长阿含十报法经》

第八九法。起包九次定。何等九。意止初禅为一定。从一次二禅竟为二定。从二次三禅竟为三定。从三次四禅竟为四定。从四次禅竟空定为五定。从空次竟度识为六定。从识次竟度无有欲为七定。从无有欲次竟度无有思想为八定。从无有思想次竟度灭为九定。——《长阿含十报法经》

第九九法。当知九不应时人不得行第九行不满。——《长阿含十报法经》

第十九法。自证知无灭。何等为九。一灭名字苦。二灭六入。三更受灭。四痛灭。五爱灭。六受灭。七有求灭。八生灭。九老死灭。是为行者九十法。是不非是不异。有谛如有不惑不倒。是如有持慧意观。——《长阿含十报法经》

第一十法。多增道能守法者。有救法者。何等为十。一者若有道弟子从如来受。随信本生立。无有能坏者。若沙门。若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亦余世间。二等净戒行摄守律。能晓行处随畏见罪见如教诫学。三为有慧知识。有慧相随。有慧相致。四为独坐思惟。行牵两制。制身制意。五为受精进行。有瞻有力。尽行不舍方便净法。六为意守居最意微妙随为远所作所说能念能得意。七为慧行。从生灭慧。随得道者。要却无有疑。但作令坏苦灭。八为受好语。如好法言随行。九为喜闻法。喜闻法行。但乐数说法。十为所有同学者。共事能作精进身助。是为十救法。从后缚束信戒慧独坐思惟。行者精进意慧。受好言欲说经。身事如等不止。是名为救。——《长阿含十报法经》

第二十法。可作十种直。第三十法。当了知十内外色入。第四十法。可舍十内外盖。——《长阿含十报法经》

第五十法。可令减十事。恶行何等为十。一为杀。二为盗。三为犯色。四为两舌。五为妄语。六为粗语。七为绮语。八为痴。九为嗔。十为邪意。——《长阿含十报法经》

第六十法。行令多十净行。何等为十。一为离杀从杀止。二为离盗从盗止。三为离色从色止。四为离两舌从两舌止。五为离妄语从妄语止。六为离粗语从粗语止。七为离绮语从绮语止。八为离痴从痴止。九为离嗔从嗔止。十为离邪意从邪意止。——《长阿含十报法经》

第七十法。难受了十德道居。何等为十。一为已舍五种。二为六正道德。三为守一。四为依四。五为自解不复待解。六为已舍求。七为所求已清净。八为身行已止。九为口语已行止。十为意行已止。意最度慧最度行具足。名为最人。第八十法。令竟十普定。——《长阿含十报法经》

佛十力。何谓为十力。一者佛为处处如有知当尔不尔处不处如有知从慧行得自知。是为一力。二者佛为过去未来现在行罪处本种殃如有知。是为二力。三者佛为一切在处受行如有知自更慧行得知是。是为三力。四者佛为弃解定行亦定知从是缚亦知从是解亦知从是起如有有知。是为四力。五者佛为如心愿他家他人如有知。是为五力。六者佛为杂种无有量种天下行如是有知。是为六力。七者佛为他家他根具不具如有知。是为七力。八者佛为无有量分别本上头至更自念如有知。是为八力。九者佛为天眼已净过度人间见人往来死生如有知。是为九力。十者佛为已缚结尽无有使缚结。意已解脱从慧为行脱见法自慧证。更知受止尽生竟行所行已足。不复往来世间已度世如有知。是为十力。——《长阿含十报法经》

第九十法。自证知十足学不复学。何等为十。一为直见。已足不复学直见。二者直思惟计已足不复学直思惟计。三者直言已足不复学直言。四者直行已足不复学直行。五者直业已足不复学直业。六者直方便已足不复学直方便。七者直念已足不复学直念。八者直定已足不复学直定。九者直得度世已足不复学直得度世。十者直慧已足不复学直慧。是为学行者百法。法百说是不非是不异。有谛如有不感不倒。是如有持慧意观。——《长阿含十报法经》


Comments


愿以此功德  ·  上报四重恩  ·  下济三塗苦  ·  同归极乐国

友情链接      东华禅寺

bottom of page